2025年,儲能行業進入新一輪結構性調整階段。
一方面,儲能電芯、系統價格持續下行,技術快速迭代,儲能裝機規模快速增長。在極致降本增效、差異化競爭壓力下,儲能電芯作為核心部件,已由280Ah、314Ah加速向著更大容量快速迭代。
另一方面,今年2月,“136號文”落地,“強制配儲”的閘門落下,儲能產業將迎來真正的市場化挑戰。從政策“要你裝”轉向市場“我要裝”,儲能項目不僅需要低價格,更要高品質,儲能的價值鏈將被全面重構。
在此背景下,雖然當前“價格戰”依然激烈,但業界普遍已經形成共識,即以今年6月1日為界,增量項目將直面市場化定價,屆時以“價格戰”為標簽的快速擴張周期終將走到盡頭。儲能行業將開始真正的“卷價值”,行業企業之間也將由價格競爭,轉向產品力、服務力的比拼,牽引行業更加重視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市場將會趨于更加理性。
01
誰將定義下一代儲能大電芯?
從大容量電芯本身來看,對電芯企業而言,大容量可以降低電芯的BOM和制造成本,且零部件分攤低,有利于提升產線收益;對儲能業主來說,大電芯可提升土地使用效率,降低運維成本,提高投資收益。
當下,在314Ah儲能電芯成為產業主流的同時,各家電池企業對于下一代電芯的規格標準尚未統一。因此,對企業來說,盡早對下一代儲能電芯技術的研判和定義,搶占容量標準高地,將是其提高下一輪競爭話語權的關鍵途徑。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一場大型儲能展上,電池中國在現場看到,320Ah、392Ah、435Ah、587Ah、600Ah+甚至1000Ah+容量的電芯已大面積“登場”。打造大容量電芯和儲能系統,仍是當前產業發展的趨勢,只不過針對下一代電芯規格標準的最優解,電池企業都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有業內人士認為,587Ah電芯型號可能在未來會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587Ah”,是寧德時代基于其天恒儲能系統,在行業中最早提出的容量概念。據介紹,587Ah容量概念的提出源自寧德時代全方位、高標準、高質量的調研和實證驗證。
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電芯設計維度來看,集裝箱空間的有效利用是重要考量因素。寧德時代的電池以主流的20尺集裝箱為設計基礎,同時,結合PCS主流的1500伏電壓以及主流功率段,經過精密計算與分析,最終確定了587Ah電芯的尺寸規格。
海辰儲能也聯合多家企業,共同推出了∞Cell 587Ah儲能電池。海辰儲能表示,其基于20尺集裝箱的尺寸邊界、50噸海運的重量邊界、1500V的電壓邊界,以及更關鍵的系統架構密碼和LFP化學體系的性能平衡等,最終選擇415Wh/L這一黃金平衡點,在6MWh+的系統中,4列8簇為2h大容量儲能系統的最佳系統拓撲架構,由此推導出587Ah電芯為“最優解”。
02
電芯容量標準最終將由市場需求決定
與去年儲能展各家企業爭相比誰電芯大、系統強、降本快,比參數、拼海報不同,今年的儲能產業鏈企業則展現得更為“務實”。電芯企業不再一味強調“電芯越大越好”,而是更加注重“合理平衡”和產品交付與項目落地。并且也更加明確,“最終電芯容量標準將由市場需求決定”。
以瑞浦蘭鈞為代表的幾家電池企業認為,392Ah電芯是行業內可快速實現量產的新一代儲能電芯,將結合314Ah儲能電芯打開更高的300Ah+市場需求。瑞浦蘭鈞表示,與300+Ah系列其它電芯相比,392Ah電芯尺寸變化極小,這使得其在產線及工藝方面具有極強的兼容性,改造成本低、周期短且爬產快,能夠迅速實現大規模量產。并且“瑞浦蘭鈞拒絕盲目追逐容量指標,而是希望通過技術迭代在安全性、可靠性與經濟性間尋求最優解。”
同時發布392Ah儲能電芯的還有力神(青島)和中創新航。據了解,力神392Ah儲能專用電芯可同時滿足0.5CP、0.25CP功率,單體電芯容量大于1.254kWh,可實現20尺標準集裝箱容量達到6.25MWh。中創新航介紹稱,其392Ah電芯單體容量較314Ah電芯提升25%,能效提升至95%,且與314Ah產線適配。
此外,遠景動力發布了530Ah儲能電芯,實現“單顆電芯超1.6度電”,適配當前市場主流儲能系統方案,并將于2025年內實現量產交付;欣旺達625Ah電芯則實現了單電芯“精準2度電”,20尺集裝箱6.8MWh,其短刀形態可在系統中獲得33%以上的空間利用率,預計該款電芯將在今年Q3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及批量交付;楚能新能源推出了472Ah大容量儲能電芯,據介紹,該款電芯是楚能第四代儲能專用大容量電芯,標稱能量突破至1510.4Wh,能量密度達195Wh/kg。
值得一提的是,南都電源推出了783Ah儲能大電芯,而且還是一款固態電池。據南都電源介紹,其783Ah固態電池,體積能量密度>430Wh/L,單體能量超過2.5kWh,儲能時長2~8h,循環壽命>10000次,能量效率>95%。搭載該電芯的單箱儲能系統容量將高達8.338MWh。
業內普遍認為,固態電池是液態電池下一代技術的首選方案之一,已成為當前動力、儲能系統的熱門發展方向,并且有預計稱,全固態電池到2030年將有望實現量產,但現階段仍有技術、成本等諸多難點亟待攻克。
固態電池最前沿的技術進展如何?下一代大容量儲能電芯定義“誰主沉浮”?在即將于深圳舉辦的全球頂級電池行業盛會CIBF2025上,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5月15-16日,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指導,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共同主辦的“電動航空及下一代電池(CIBF2025深圳)技術交流會”,也將在CIBF展館內同期舉辦。會議將就近年來電動航空及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最新研發和產業化進展、面臨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深入探討交流。敬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