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革命與碳中和目標的驅動下,技術平權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即通過技術創新,讓先進能源解決方案普惠更多場景與人群。
于是,近年來,在從4C超充的問世,到5C的應用,到近期10C的到來,電池技術每一年都在突破新高度。超充技術儼然成為解決充電焦慮的最優路徑。
當一塊電池既能在數分鐘之內完成補能,又能驅動車輛穿越嚴寒地區,甚至循環性能比肩儲能,能源革命中的技術平權正在到來。
在此背景之下,萬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萬向一二三”)發布了其首個多場景低壓電芯解決方案,涵蓋三款顛覆性產品:閃充Ultra,天距電池和無極電池。
閃充Ultra可以用“5分鐘快充”終結鉛酸電池的充電與安全焦慮,天距電池以860Wh/kg超高能量密度重新定義續航邊界,而無極電池則是以超高的功率密度探索速度的極限。
作為中國新能源領域的先驅者,萬向一二三將20余年積累的電池技術,向更廣闊的城市出行場景普及,讓仍需要換電的領域,如智能手機一般可以快速完成補能;同時也向更尖端,更需要技術突破的低空經濟、機器人領域開展應用,拓展能量與功率的邊界。
三款產品不僅展現了萬向一二三在材料科學、系統集成與場景創新上的硬核實力,更通過技術普惠推動能源行業從“精英專屬”向“大眾共享”加速轉型。
閃充Ultra問世,電動化邁入無人化時代
當一塊電池的補能速度被壓縮至數分鐘之內,其意義已經超越“充電”本身——它正在重塑人與能源的關系,讓電動化與無人化的浪潮以更激進的姿態沖刷著傳統場景。
萬向一二三推出的閃充Ultra就是這樣一款產品,這款產品集寬溫域、高功率、長壽命三大特點于一身,以12C超高倍率的充電技術,將補能這一過程壓縮至5分鐘。
為了打造這款產品,在電芯層面,萬向一二三通過優化磷酸鐵鋰正極的納米結構,降低鋰離子的遷移阻力,在電芯層面極大提升了充電倍率。
在PACK上,搭配萬向一二三的BMS智能管理系統,可以實時監控電池的電壓、電流、溫度,在發現異常狀態后自動斷電,并將數據同步給公安/消防系統。
內外雙重設計之下,這款閃充Ultra不僅能做到5分鐘滿電,還能在100度寬溫域下的極端環境中保持穩定輸出。這意味著,無論是東北零下40度的寒冬,還是遠超酷暑天氣的60度高溫,電池性能都始終如一。
更關鍵的是,閃充Ultra能做到6000次充放電循環后,容量保持率依舊不低于70%,這樣的壽命已經是鉛酸電池的10倍有余。
那些需要人工頻繁更換電池的場景,那些因溫度極限被迫妥協的領域,那些被鉛酸電池捆綁數十年的行業,都將因這款電池而迎來一場無聲的“斷電革命”。
以城市出行的二輪車、三輪車場景為例,搭載閃充Ultra后,用戶只需在社區掛墻式或立式充電樁前停留5分鐘,“人不離車”即可完成補能。
鉛酸電池幾乎是社區火災之源,如同一把懸在民生安全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當閃充Ultra在二輪車、三輪車市場上規模應用后,將從根本上杜絕居家充電、樓道飛線等高風險場景,將鉛酸電池導致的火災扼殺在搖籃之中。
更多的場景也對超充產品有著巨大的需求,譬如機器人領域。不管是機器人,還是機器狗,想要快速補能,依舊需要更換電池才能完成,這像極了早期的智能手機,購買備用電池成為了常態。
若是搭載閃充Ultra,便可以在固定位置設置充電樁或補能站,當機器人電量過低后,可設置其自行前往補能,僅需數分鐘便可滿電再出發,全程無需人工干預。
當補能效率突破到新的階段,應用場景的邊界也開始向極端環境延伸。閃充Ultra的寬溫域特性,在極冷極寒領域也有新的商業機會。
比如冷鏈倉庫的自動化叉車,需要在低溫條件下工作,而閃充Ultra比目前市場上的鈦酸鋰電池,和帶加熱系統的電池包成本更低,性能也更出色。即便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中,閃充Ultra也可以長時間穩定運行。
這一特性也不僅讓閃充Ultra成為助推新能源車往北方寒冷地區滲透的技術突破點,還能讓儲能系統在高海拔地區等特殊場景中的適應性和可靠性更強。
無論是低溫的市政工作、軍工需求,還是海外的北歐、俄羅斯等寒冷地區,閃充Ultra都可以針對寒冷環境,開發專屬場景的應用。
閃充Ultra的出現,加速了超充對換電的替代。正如手機超充技術讓備用電池歷史一樣,相似的革命正在閃充Ultra應用的各個場景中復現。
閃充Ultra帶來的是高效、高利潤與無人化。與傳統的換電模式相比,超充樁運維成本更低,無需備用電池,再憑借“一樁百用”的高周轉率,這樣的輕資產模式讓投資回報周期更短。
固定點位的超充網絡,也會將“換電”這一人為動作從產業鏈中徹底剝離,讓電動化真正邁入全自動化、無人化的時代。
天距電池+無極電池,重塑能量與功率的邊界
如果說閃充Ultra代表著萬向一二三掀起了一場超充技術的普惠革命,那么天距電池與無極電池則是其技術突破到更高維度的見證。
天距電池主要面向無人機領域,無人機如今正從航拍玩具變為農業植保、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的核心工具。
但市面上的傳統無人機電池的能量密度仍普遍停留在300-400Wh/kg,若要延長續航,只能以增加電池重量為代價,而重量的增加又反過來壓縮載荷空間,陷入“續航與載重”的死循環。
也就是說,續航有限與極端環境適應性等問題始終束縛著無人機的任務半徑與作業效率。
而天距電池通過材料創新與結構優化,將單電芯能量密度推至860Wh/kg的同時,這一數值讓無人機續航從40分鐘躍升至100分鐘,其輕量化設計釋放了無人機寶貴的載荷空間。
天距電池還有一大特點是“全氣候適應性”。據介紹,即便在-40℃的低溫環境和60度高溫的環境,天距電池仍可以正常作業。
這種穩定性背后,是萬向一二三對電池材料體系的推陳出新,嚴格意義上來說,天距電池是行業中少數的,通過了一系列近乎“變態”安全標準測試后,做到了量產的半固態電池。
在天距電池的加持下,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可以大幅拓寬。不管是救援、農業、影視拍攝、物流運輸等領域,無人機的效率都將極大提升。不夸張得說,天距電池的使用,讓無人機大規模商業應用提前到來,極端環境、設備安全等問題都已經有妥善的解決方案。
天距電池可以讓無人機超長續航,無極電池則聚焦于無人機的超高倍率。
無極電池是萬向一二三將其應用在F1賽事中的核心技術,轉換應用到無人機場景中來,其功率密度可以做到25000W/kg,這意味著每公斤電池能以25千瓦的功率持續放電,較市面主流高功率電池(8000-10000W/kg)提升超150%。
無極電池的誕生,幾乎是對物理定律的極限試探。傳統高功率電池如同短跑選手,50-80C的放電能力雖能短暫爆發,卻受困于內阻升溫導致的性能跳水,但無極電池最大放電能力卻可以達到150C。
在充電時,無極電池可以實現常溫下一分鐘充至75%的電量,峰值充電倍率50C,這是市面上常規高功率產品充電速度的3倍還要多。
高倍率電池普遍受困于快充快放之下的電芯溫度迅速升高,想要做到高倍率,最難的技術壁壘也在于控制溫升。
能做到超高倍率的無極電池,在電芯層面就有非常出色高溫耐受性。
具體而言,即便是80度的高溫,大倍率150C脈沖充放電的循環條件下,無極電池循環壽命依舊能達到1000次,且千次后容量保持率仍然可以做到87%。最驚艷的是,無極電池在整個充放電的循環過程中的溫升不會超過10度。
傳統無人機的直線飛行最大速度能達到230km/h,而搭載無極電池的無人機,直線飛行最大速度甚至能做到300 km/h。
未來,萬向一二三的超高功率電芯在地面上助力方程式賽車F1的同時, 也將在空中助力無人機成為飛行的“F1”。
隨著天距電池與無極電池的技術縱向突破,與閃充Ultra的生態橫向普及,萬向一二三正在讓尖端技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為每個人手中的生產力工具。
這三款產品為各個場景帶來的變革,已超越產品本身。它們正讓人類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觸及那些曾經難以征服的任務邊界。

